在城市的高樓大廈間,有一群默默無聞的“綠色衛(wèi)士”,他們就是城市綠化養(yǎng)護工人,守護著城市的盎然綠意。綠化分公司顧圩路綠化養(yǎng)護班班長朱建忠,正是這支隊伍中的杰出代表。他帶領著他的四人小團隊,肩負著27萬平方米綠地的養(yǎng)護重任。這個數(shù)字背后,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強度:相當于每人每天要精心照料近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綠地。日復一日,他們用專業(yè)與堅守澆灌城市綠意,用粗糙的雙手詮釋著責任擔當,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。
朱建忠的工作沒有“淡旺季”之分,只有隨季節(jié)更迭的“戰(zhàn)斗重點”。夏季,烈日將地面烤得發(fā)燙,他和他的團隊背著沉重的藥箱,在蒸騰的熱氣中為苗木打藥除蟲。汗水浸透的工作服上析出白色鹽漬,皮膚曬得黝黑發(fā)亮,但他們手中的剪刀始終精準地修剪出整齊的綠籬。冬季,他們冒著刺骨寒風為樹木纏上防寒布,呼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結,手指凍得通紅也堅持完成最后一棵樹的包裹。有人問朱建忠為什么這么拼,他總笑著說:“植物不會說話,但它們的生長狀態(tài)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打分。”這種“頂烈日、冒風雪”的工作常態(tài),正是當下中國勞動者最樸素的職業(yè)精神——對崗位的敬畏,對職責的忠誠。
2024年,朱建忠班組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——主動請纓試行承包制改革。承包制不是簡單的責任劃分,而是對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自我加壓。這個被同事們稱為“吃螃蟹”的大膽嘗試,最初遭遇了不少質疑。“萬一完成不了指標怎么辦……、新考核方式太嚴格怎么辦……”,面對種種顧慮,他們沒有退縮,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,一線工作者同樣具有改革創(chuàng)新的智慧和能力。這種主動求變、勇于突破的工作態(tài)度,正是新時代勞動者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。
當被問及工作感受時,朱建忠說:“看著城市綠意盎然,覺得一切都值得?!边@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勞動者最崇高的精神境界——在奉獻中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。每一片他們呵護的綠葉,每一處他們打理的綠地,都是獻給城市的無聲詩篇。這種“甘為綠葉”的奉獻精神,讓平凡的工作綻放出非凡的光彩。在他們的精心養(yǎng)護下,城市綠地成為市民休憩的心靈氧吧,提升了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和生態(tài)價值。
朱建忠和他的班組是無數(shù)基層勞動者的縮影。他們沒有豪言壯語,卻用雙手創(chuàng)造美好,他們不求名利,卻在奉獻中收獲滿足。在這個崇尚快節(jié)奏、追求即時回報的時代,這些“綠意守護者”用他們的堅守提醒我們:真正的價值往往蘊藏在平凡的堅持中,生命的精彩可以在默默奉獻中綻放。當我們漫步在綠樹成蔭的街道,享受清新空氣時,請不要忘記這些背后辛勤付出的無名英雄。
(綠化分公司)
撰稿:秦月
單位負責人:范曉寶
校對:房金鶴
責任編輯:孫小玲